深度保養的前期籌備是庫卡機器人保養的基礎。提前兩周制定詳細流程表,明確各環節操作時間、負責人員、工具耗材清單。將機器人移動至專用保養工位,斷開主電源與氣源,在設備周圍設置防護欄并張貼標識。備份機器人控制系統內的程序與參數,避免保養過程中數據丟失。準備適配的工具與耗材,包括高精度扭力扳手、絕緣萬用表、專用潤滑脂、密封件、清洗劑、無塵布、軸承檢測儀器,所有工具需提前校準確保精度。
機械結構拆解與養護貫穿庫卡機器人保養全程。按順序拆卸機器人關節防護蓋與端蓋,用清洗劑清理關節內部殘留的老化潤滑脂,用軸承檢測儀器檢測關節軸承的磨損程度,若間隙超出標準范圍需及時更換。對拆卸的螺栓進行探傷檢測,排查隱性裂紋,更換存在風險的螺栓并按標準力矩緊固。清理電機與減速器連接面的油污,檢查密封墊狀態,更換老化密封墊后重新裝配,裝配后涂抹密封膠增強防護。

傳動與執行機構養護需適配庫卡機器人保養需求。拆卸末端執行器與傳動皮帶,清理傳動輪溝槽內的雜物,檢測輪體磨損情況,更換磨損嚴重的傳動輪。調整皮帶張緊度,用張力儀測量確保符合標準,避免過緊導致軸承磨損或過松引發打滑。對夾持類執行器,拆解氣缸與電磁閥,清理內部雜質后更換密封件與彈簧,測試氣缸伸縮速度與夾持力,確保符合作業要求。
裝配與核驗是庫卡機器人保養的收尾環節。按拆卸相反順序進行裝配,每完成一個部件的裝配就進行精度檢測,比如關節裝配后手動轉動檢測靈活性,電氣接線后測試導通性。整體裝配完成后,接通電源進行空載測試,讓機器人執行各軸往復運動,監聽運行聲音并檢測電機溫度。負載測試時,安裝標準負載執行典型作業流程,檢測定位精度與重復定位精度,確保符合庫卡機器人的額定標準。
年度深度保養后的流程優化能提升后續維護效果。整理保養過程中的數據,包括更換部件清單、檢測參數、緊固力矩值,建立專屬保養檔案。根據保養中發現的問題,調整日常保養重點,比如某關節軸承磨損較快,可縮短該部位日常潤滑周期。對保養人員進行專項培訓,講解本次保養中發現的共性問題與處理技巧,提升日常維護的專業性。定期回顧保養檔案,為下一次深度保養提供數據參考。





